各位家长朋友们,最近是不是感觉身边的孩子生病的特别多?
漯河医专三附院儿二科副主任祖红杰告诉大家,最近的儿科门诊和病房确实“人气爆棚”,各种病毒、细菌“组团来袭”,让不少孩子中了招。
别慌!今天祖医生就来给大家梳理一下目前最“嚣张”的5类病原体,帮大家做到心中有数、预防有方、遇病不慌!
当前肆虐的5大“病源捣蛋鬼”
1. 鼻病毒 —— “伪装大师”
主要症状:别看它名字叫“鼻病毒”,但它不只是流鼻涕、打喷嚏那么简单。它常常引起发烧(中低热为主)和腹痛,容易被误认为是吃坏了肚子或普通感冒加重。
重点提醒:它是普通感冒的主要元凶,但孩子表现出的腹痛,可能是肠道淋巴结发炎所致,医生检查后即可明确,不必过于焦虑。
2. 新冠病毒 —— “刀片嗓传承者”
主要症状:目前流行的毒株,“刀片嗓”(喉咙剧痛) 依然是它的典型标志。此外,还有低热、阵发性干咳(一下接一下,停不下来)。
重点提醒:虽然致病性减弱,但传染性依然很强。孩子喊喉咙痛得像有刀片在割时,就要高度警惕了。
3. 流感病毒 —— “高热冲锋将”
主要症状:来势汹汹!特点是突发高烧(常常39℃-40℃),并伴有明显的全身酸痛、乏力、头痛。大孩子会直接说“浑身没劲”,小宝宝则可能表现为烦躁、不爱动。
重点提醒:流感不是普通感冒,它全身症状重,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是接种流感疫苗。
4. 呼吸道合胞病毒 —— “喘息小恶魔”
主要症状:这是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需要警惕的“坏家伙”!它主要攻击细小的支气管,引起毛细支气管炎,表现为剧烈咳嗽、喘息、呼吸急促。孩子喉咙里会发出“呼哧呼哧”的声音。
重点提醒:对小宝宝威胁较大,一旦出现呼吸频率加快、鼻翼煽动或“三凹征”(吸气时锁骨上、胸骨上、肋间凹陷),必须立即就医!
5. 肺炎支原体 —— “咳嗽顽固派”
主要症状:最突出的表现是阵发性、刺激性的剧烈咳嗽,有点像百日咳,初期多为干咳,后期可能有痰。通常伴有发烧,但体温不一。
重点提醒:它的咳嗽非常顽固,病程较长,可能引发支原体肺炎。用药有特殊性,切记不要自行给孩子滥用抗生素,尤其是头孢、青霉素类对它无效。
给家长们的“行动指南”
1. 【核心原则】生病及时就诊,明确病因
孩子症状五花八门,自己很难判断是哪种感染。第一时间带孩子去医院,让专业医生来判断,进行必要的检查(如血常规、病原检测等),才能对症下药。听医生的,没错!
2. 【家庭护理】做好防护,筑牢防线
勤洗手:大人和孩子都要用流动水和肥皂勤洗手,这是最简单有效的防病方法。
多通风:每天开窗通风数次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降低病毒浓度。
戴口罩: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,为孩子佩戴合适的口罩。
保证营养与睡眠:均衡饮食,充足睡眠,是孩子抵御疾病的基础。
3. 【心态调整】战略上重视,战术上藐视
不需要过度担忧:绝大多数孩子感染后都属于轻症,在规范治疗和精心护理下都能顺利康复。
警惕重症信号:密切关注孩子精神状态。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不退、呼吸急促困难、精神萎靡、惊厥等情况,必须紧急就医。
各位家长,医生和你们是站在同一战线的“战友”。了解这些知识,不是为了让大家自己当医生,而是为了能更早地识别风险,更及时地寻求帮助。
多一份了解,就少一份焦虑!让我们携手,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健康!
祝所有宝宝都能健健康康,平稳度过这个疾病高发期!